奋进中的甘肃中医学院
“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在甘肃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热土上,甘肃中医学院纳先哲之精神,举圣贤之仁心,承中华之文脉,培医者之厚德,谱写着与时俱进的华章。
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要务,甘肃中医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自觉践行“质量立校”的发展理念,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学校秉承“仁术勤和,玉汝于成”的育人理念和“能撑起屋脊者皆为栋梁”的人才观,坚持“勤奋、严谨、继承、创新”的校训,根据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适时设立新专业,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了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满足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3+3+X”课程体系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中医药人才,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脊梁,支撑着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有68%的毕业生在甘肃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志愿奔赴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区工作。历届毕业生中,有5000多人获评副高级以上职称,约有200多人次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有400多名担任市、县、乡医疗机构的院、所、站长。同时,毕业生中成长起来了一批扎根西北的名医、名家,如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甘肃省中医院院长李盛华主任医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名中医李妍怡主任医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夏小军主任医师;“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亚丽主任护师;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青海省中医院副院长李军茹主任医师;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青年学术骨干郑海生、李建红,以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边文贵、杨百京主任医师等。学生家长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育教学水平较高。自2010年起连续四年招生录取线居省属高校前三甲,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在93%以上,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执业护师的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培养引进并重 师资队伍发展良好
甘肃中医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师资结构调整步伐,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与提高并举,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以促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梯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素质良好的管理干部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3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35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403人,其中教授108人,研究员等其他正高职称人员4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9人。学校有双聘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8人,“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飞天学者”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人,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3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2人,“甘肃省名中医”42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0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7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27人。
学校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现有教师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通过内引外联,充实教师队伍;不断加大对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学校教师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有7项教学成果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近5年,学校共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65项;共参加编写各类教材154部。
突出医学专业特色 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甘肃中医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的重要抓手。坚持以甘肃道地药材、地方中医药文献、西部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等研究为重点,围绕教育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结合学校自身特色,集中力量发展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优势重点学科,强力构筑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管理学等支撑学科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推动课程的整体建设,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以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21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了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5个学科门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