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砂仁_傣药名:麻娘
汉语拼音 | Suo sha ren
|
傣药名 | 麻娘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姜科植物绿壳砂仁的根和成熟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绿壳砂仁 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Wall.ex Baker)T.L.Wu et Senjen又名:进口砂仁《全国中草药汇编》。
多年生草本,高达3m。根茎横走,有时肥厚。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长 15~35 cm,宽4~7 cm,先端急尖或渐尖,呈尾状,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叶鞘革质,光滑;叶舌长 4 mm,革质。花茎被绢毛,具鳞片叶,鳞片叶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穗状花序,呈球形;苞片小,长圆形,长约 2 cm,光滑;花萼管状,3浅裂;花冠管状,长约2cm,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Icm;唇瓣匙形,长超过于花冠裂片,宽约 1.8 cm,先端 2裂,基部具宽爪;花药光滑,长约5.5 mm,药隔顶端的附属物呈半月形,两侧为耳状。蒴果坚硬,长椭圆形或球状三角形,直径约 2 cm,具刺,绿色或棕色。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地。原产南亚热带地区,现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于或鲜用;果实,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蒴果类圆形,长1.5~2cm,直径1~1.5 cm;表面黄棕色或棕色,有片状突起。种子团类圆球形至长圆形,长0.8~1.4cm,直径0.8~1.2cm;表面棕色或黑棕色,有的外表被一层白衣,不易脱落。散碎的种子为砂仁米,果皮为砂壳。气味略逊于阳春砂。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侧呈起伏的波状突起。外果皮为1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均为薄壁组织,内侧有维管束排列成一轮,维管束外侧有纤维,导管少。内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种子横切面:假种皮为长形的薄壁细胞。种皮表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充满棕色色素;油细胞1列,切向延长;再内为色素层,细胞2~3列。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深棕色,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有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粉末特征:红灰色。种皮表皮细胞黄色或鲜黄色,直径18~36μm,长至320μm。下皮细胞直径11~41μm,长45~81μm。油细胞类方形,径向约至36μm,切向约至46μm。色素层细胞含棕红色或深棕色物。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色素细胞或假种皮细胞中,直径32~49μm。内种皮厚壁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9~25m,胞腔内含硅质块,直径5~16μm;断面观细胞径向18~36μm,切向10~25μm。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适量,用水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樟脑、芳樟醇、1,8一桉油素为对照,以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距17cm,喷 10%磷钼酸乙醇液,斑点均呈蓝黑色。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樟脑(cam-phor)占17.65%,橙花叔醇(nerolidol)占14.87%,乙酰龙脑酯(bornylacetafe)占12.79%,芳樟醇(linaloo)占7.86%,龙脑(borneol)占6.94%,樟脑烯(camphorene)占l.15%,柠檬烯(limonened)占1.15%,还含β-蒎烯(β-pinene)[1]等。又含具有镇静作用的α一龙脑醇葡萄糖苷类(α-bornanol glucosides)如豆蔻苷(amomumoside)[2]等。尚含微量元素(μg/g):锌87.6,铜10.2,铁74.7,锰921,钴0.12,镍0.9,铬2.84,钼4.11,钒0.47,钛3.13,锯8.7,溴0.64,铷35.6,铯0.177,铅1.03,镉0.05等[3]。另有报道,精油含量2.77%~4.33%,其中主含乙酰龙脑酯占44.92%~62.47%,樟脑占18 20%~30.11%,橙花叔醇占18.00%~30.11%,不含芳樟醇[4]。
|
药理作用 | 1.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绿壳砂仁2.5~5 mg(生药)/ml可使豚鼠及大鼠肠管平滑肌兴奋,加大剂量呈抑制状态。0.5g儿g的口服剂量能使小鼠的肠道推进运动加快[1]。种子提取物 0.5~4 g/L对豚鼠离体回肠管节律性的收缩幅度和频率有增强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作用增强[2]。
2.抗溃疡作用 300~600 mg/kg/小鼠灌胃,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3]。
3.镇痛作用 300 mg,600 mg,1200mg/kg 小鼠灌胃,对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4]。
4.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0.6 g/kg及 1.2 g/kg家兔灌胃,对由ADP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作用时间相对延长。本品对花生四烯酸或胶原与肾上腺素混合剂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
|
性味 | 味微辣,性温。入土、风塔。
|
功效 | 补土健胃,理气止痛,行气消胀。
|
主治 | 主治“接崩短嘎,冒开亚毫”(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短嘎接短,鲁短,短混列哈”(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兵比练”(中暑)。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根 20~30 g;果实 10~15 g。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接崩短嘎,冒开亚毫”缩砂仁根 20 g,九翅豆蔻根 20 g。煎汤内服。
2.治“短嘎接短,鲁短,短混列哈”缩砂仁10 g,八角香兰5 g,草果 5 g,茴香砂仁 5 g,九翅豆蔻根 15 g,姜黄 10 g。煎汤内服。(1、2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比练”缩砂仁根 20 g。煎汤代茶饮。(景洪市傣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上一篇:四棱豆_傣药名:吐崩
下一篇:李子_傣药名:麻曼勒
近期更新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 羽萼_傣药名:化水顿
- 姊妹树_傣药名:嘎沙乱
- 四方蒿_傣药名:杂芽优麻
- 老虎楝_傣药名:几补
- 阉鸡距_傣药名:勒盖端
- 吉龙草_傣药名:英辛
- 槟榔青_傣药名:锅麻过
- 多荚草_傣药名:多爹烈哇
- 缅茄_傣药名:麻嘎喝罕
- 节鞭山姜_傣药名:贺哈囡
- 泽兰_傣药名:香帕曼
- 三条筋_傣药名:埋宗英龙
- 矩叶酸藤果_傣药名:麻桂荒
- 酸木瓜_傣药名:宋麻瓦
- 李子_傣药名:麻曼勒
- 四棱豆_傣药名:吐崩
- 八角香兰_傣药名:麻罕
- 老虎芋_傣药名:汪别
- 蜂蜜花_傣药名:景亮
- 箭毒木_傣药名:埋广
- 绞股蓝_傣药名:芽哈摆
- 千张纸_傣药名:锅楞嘎
- 辣椒_傣药名:匹
- 白粉藤_傣药名:嘿宋些
- 野柿_傣药名:麻禾藤
- 茴香豆蔻_傣药名:波丢勐
- 鹧鸪花_傣药名:叫沙短
- 水薄荷_傣药名:荒嫩
- 山鸡椒_傣药名:沙海滕
- 火索麻_傣药名:麻扭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