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七十二风
|
分类 | 追骨风
|
年份 | cui mbungv buerng
|
别名 | 王不留行、爬山虎、凉粉果、巴山虎
|
来源 | 桑科植物薛荔Ficus pumila L.的全株。
|
形态特征 | 攀援或匍匐灌木,幼枝有不定根,以之攀援墙壁或树上。单叶互生,二型,在不生花序托的枝上者较小而薄,心状卵形,长约2.5厘米,基部不对称;在生花序托的枝上者较大而近革质,卵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3厘米,顶端钝,基部微心形,边全缘,基出3脉,下面网脉凸起成蜂窝状。隐头花序托具短梗,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约5厘米,直径2.5~4厘米,顶部截平,略具脐状凸起,成熟时绿带淡黄色。基都有3枚苞片;雄花和瘿花同生一花序托中,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中。花期5~6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村边,攀于残墙破壁或树上、或旷野石壁上。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花序托秋季采,切开晒干备用。根、茎、叶全年可采,切段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功效 | 清热解毒,固精壮阳,利湿通乳,活血消肿,通经行血。
|
传统应用 | 果托,治产后乳汁不足、阳痿、遗精、睾丸炎、脱肛、水肿、淋浊、小儿肺炎、久痢。根、茎,治风湿性关节炎、手足麻痹、产后风、头痛头晕、风湿筋骨疼痛、腰痛、淋浊、跌打损伤。叶,治白疱疮、漆疮。
|
用法用量 | 花序托9~15克,水煎或配猪脚炖服,或煅存性,研粉,每用3~6克开水冲服。根30~60克,水煎或浸酒服。茎15~90克,水煎或配猪肉炖服。外用叶适量,水煎洗
|
方例 | 1.风湿关节痛、腰痛 追骨风(薛荔)根30克,龙骨风(树蕨)15克,九节风(接骨金粟兰)15克,黑九牛(威灵仙)12克,紫九牛(翼核果)15克,水煎服或单用追骨风(薜荔)60克,水酒各半煎煮取汁冲红糖服。
2.病后虚弱、小儿虚弱 追骨风(薛荔)茎60~90克,配猪肉水煎服或配鸡蛋、肉蒸服。
3.淋浊 追骨风(薛荔)茎30克,杆中(白茅根)15克,八套咪(木贼)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4.尿路结石 追骨风(薛荔)茎30克,七亮(野漆树)根15克,参亮(杉树)二层皮30克,茶敬(玉叶金花)30克,温罗敌(大芦)根30克,石古咪(淡竹叶)15克,八套咪(木贼)30克,红弱亮(对叶榕)、凡林楼(三棱草)、上山虎(海金子)、下山虎(白珠树)、元林亮(阔叶十大功劳)、元培亮(广西黄柏)皮、大肠风(光轴苎叶蒟)、五爪风(粗叶榕)各15克,水煎服。
5.婴儿湿疹 追骨风(薛荔)鲜叶60克,元林咪(黄连)9克,共捣烂,调洗米水取汁内服,每次1~2匙,同时取汁外搽。
|
化学成分 | 叶含脱肠草素,香柑内酯[1],内消旋肌醇,芸香甙,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脂[2]。
|
药理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追骨风_别名:王不留行、爬山虎、凉粉果、巴山虎
上一篇:白九牛_别名:那藤、七姐妹藤、牛藤 下一篇:过节风_别名:老蛇莲、巴林麻、开喉剑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