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叶齐产
|
年份 | hieh zic caanv
|
别名 | 假麦产、千千踏、野鸭脚粟
|
来源 |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的全草。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秆丛生,常斜生,高15~90厘米。叶鞘压扁而有脊,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条形,长达15厘米,宽3~7毫米。稳状花序2~7个生于秆顶,指状排列,小穗密生于穗轴的一侧成两行排列,有3~6小花,第一颖具1脉,第二颖具3脉,较大;外稃顶端尖,具3脉,内释具2脊,脊有翼。囊果,种子卵形,有明显的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荒芜地上。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份;广布全球温、热带。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功效 |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补气,散瘀,止血。
|
传统应用 | 治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肺结核、喘咳、肠炎、痢疾、尿道炎、尿路结石、便血、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惊风、疝气、遗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
|
方例 | 1.腰部挫伤疼痛 叶齐产(牛筋草)、赖筛笼(丝瓜)络各30克,水、酒各半煎服。
|
化学成分 | 茎叶含异荭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甙,小麦黄素,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牡荆素,异牡荆素,三色重黄酮甙[1]及3-O-β-D-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和6'-O-棕榈酰基3-0-β-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2]。
|
药理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叶齐产_别名:假麦产、千千踏、野鸭脚粟
上一篇:从别亮_别名:海南粗榧、松柏树 下一篇:九季风_别名:三加皮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