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黄涯_别名:狗脊、黄狗头、金毛狗
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骨黄涯
|
年份 | guh wiangh nyaaix
|
别名 | 狗脊、黄狗头、金毛狗
|
来源 | 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 Cibotium barometz(L.)J.Smith的根茎和绒毛。
|
形态特征 | 植株树状,高达3米。有粗大的根状茎,密被金黄色长茸毛,形如金毛狗头,顶端有叶丛生。叶大,卵状长圆形,具长柄,长约120厘米,除小羽轴两面略有褐色短毛外,其余均无毛,3回羽状分裂,未回裂片镰刀状披针形,边缘有浅锯齿,侧脉单一,或在不育叶裂片上为二叉。孢子囊群生于裂片小脉顶端,每一裂片上1~5对,囊群盖两瓣,形似蚌壳,坚硬。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脚沟边林下阴湿处。产于广西龙胜、平南、桂平、玉林、金秀等县市;分市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除须根,取茸毛备用,洗净切片蒸后晒干或炒至微黄备用。
|
性味 | 味苦、甘,性温。
|
功效 | 壮腰补肾,祛风通络。
|
传统应用 | 治风湿痹痛、筋骨痛、关节疼痛、腰肌劳损、半身不遂、老人尿频、遗尿。
|
用法用量 | 10~3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
|
方例 | 1.腰腿酸痛 骨黄涯(金毛狗脊)15克,小肠风(山蒟)、红九牛(毛杜仲藤)、得丁龙(蔓性千斤拔)、大肠风(光轴苎叶蒟)、过山风(南蛇藤)、巴卡紧(五加皮)、桂亮(肉桂)枝、双亮(桑)枝各12克,水煎服。
2.关节肿痛 骨黄涯(金毛狗脊)15克,入山虎(两面针)12克,红林(虎杖)9克,水煎服,药渣捣烂调酒炒热温敷患处。
|
化学成分 | 含蕨素R,金粉蕨素,金粉蕨素-2'-O-葡萄糖甙,金粉蕨素-2'-O-阿洛糖甙[1],欧蕨伊鲁甙,蕨素Z[2]。
|
药理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上一篇:结独表_别名:核桃
近期更新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 雷成真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 别双_别名:砒石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 加_别名:虾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 铜毛告棒_别名:野猫骨、狸肉
- 骨七涯_别名:贯众、黄狗蕨
- 失高
- 唐元
- 培耐针_别名:独根草
- 荣元
- 缺同那_别名:华石龙尾、风肿草
- 骨相咪_别名:路边青、青蛇仔
- 骨胆咪_别名:筋骨草、苦地胆、散血草
- 得克紧端_别名:小蓟、尖叶小蓟
- 结棒咪_别名:鸡骨草、母鸡草、石门坎、大黄草、黄头草、红母鸡草
- 缺钳朗_别名:瓜子藤、念珠藤、过山香
- 铜罐紧_别名:大猪尾、千斤力
- 结莫晴美_别名:鸡眼藤、猪糖藤
- 鹅杠咪_别名:抽筋草、鹅肠莱
- 温刹咪_别名:一箭球、金钮草
- 元六泥_别名:伏龙肝
- 歇紧衣垂_别名:一口两嘴
- 歇追红_别名:白眉、一枝香
- 婆朝告_别名:山田七、仙白草、山白菜
- 骨兰楼_别名:小青、五兄弟、五托莲
- 归_别名:螺蛳
- 仍怀_别名:蟹、螃蟹
- 元别_别名:蟑螂
- 婆莫亮变
- 八佩解_别名:飞鼠、天鼠、挂鼠
- 赖撒_别名:红孩儿、半边莲、八多酸
- 辣培蒜_别名:红花石蒜、独蒜、老鸦蒜
- 歇条黄旁_别名:蛇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