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巴豆_傣药名:麻汉

汉语拼音
Ba dou
傣药名
麻汉
别名
麻华
中药材基原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仁和叶。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巴豆 Crolon tiglium L.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7m。树皮深灰色,平滑,幼枝绿色,被稀疏的星状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3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浅疏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较淡,两面被稀疏的星状毛,基部具3脉,近叶柄处具2枚无柄的腺体。花雌雄同株;顶生总状花序,长8~14cm,雌花在下,雄花在上,花细小;萼片5;雄花花瓣5,无退化子房,雄蕊多数,花盘腺体与萼片对生;雌花无花瓣,子房3室,密被易状毛,每室1胚珠。蒴果长圆形,有3个钝角,长约2cm,宽l~1.5cm。种子长圆形,黄棕色至暗棕色。 生于山谷、溪边杂木林内,通常栽培。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部各地。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2月中、下旬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按行株距3.3m×2.6m开穴,穴深30cm,先施腐熟堆肥或草木灰,后将肥料与穴土混合,每穴下种4~5粒,盖3~4cm细土,出苗后中耕除草2~3次,次年春季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育苗,按行距27cm开沟,深3~4cm,每1hm2用种量180~225kg,播后覆土,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进行间苗,以株距7~10cm留苗1株,且追肥1~2次,待苗高0.7~1m时定植。种植密度同直播。 田间管理 裁后每年春夏两季勤除草,追肥1~2次,并培土壅根。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尺蠖,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采收加工
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备用;用时取种子掏碎。叶随采随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呈卵圆形,一般具3棱,长1.8~2.2cm,自.径1.4~2cm。表面发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柄痕。剖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1~1.5cm,直径6~9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一端有微凹的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一条纵直隆起的种脊。种皮薄而脆,剥去种皮,种仁外被1层银白色薄膜,内胚乳肥厚,淡黄色,富油质,子叶两片,菲薄。无臭,味辛辣,有毒。 显微鉴别 果实及种子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有气孔及厚壁性多细胞星状毛;中果皮外侧为10余列薄壁细胞,有多数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维管束周围细胞有时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中部有4~7列纤维状石细胞,呈带状环列,内侧有6~8列径向延长的长圆形厚壁细胞;内果皮为3~5层纤维状厚壁细胞交叠排列。种皮表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径向壁呈不规则锯齿状弯曲;其下为1列厚壁性栅状细胞,胞腔线形,外端略膨大。胚乳细胞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另含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多角形。 粉末特征:深棕色。①厚壁性多细胞星状毛,直径129~210~525μm,由6~15个厚壁性细胞排列呈放射状,细胞层纹明显,胸腔线形,近基部略膨大,并具孔沟,基部细胞5~8个,胞壁厚。②种皮厚壁栅状细胞紫棕色,呈细长柱形,排列紧密,稍弧状偏弯,长5~25μm,壁极厚,孔沟极细而密集,有的不明显,胸腔线形,不甚清晰,有的充满深棕色物;表面观呈多角形。③种皮薄壁栅状细胞淡黄色,呈类长方形,长63~90μm,宽9~36μm,径向壁细波状弯曲。④种皮表皮细胞呈多角形,直径13~27μm,有不均匀纹理,胞腔含棕色物或颗粒状物。⑤内胚乳细胞呈类圆形,直径18~36μm,胞腔内充满糊粉粒,拟晶体及拟球体可见,并合脂肪油滴,较小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亦含有。
化学成分
种子含巴豆油53%~57%,蛋白质约18%。蛋白质中含巴豆毒素(crotin),是巴豆白蛋白和巴豆球蛋白的混合物;另含巴豆苷(crotonoside),氨基酸及酶等[1]。油中还含具强烈刺激性、峻泻和致癌作用成分,为巴豆醇的12,13一双酯化合物(Phorbol-12,13-diester),如巴豆醇-12一肉豆蔻酸酯一13一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巴豆醇一12一乙酸酯一13一月桂酸酯(phorbol-12-acetate-13-laurate)等16种[2-4];还有4-去氧一4α一巴豆醇(4-deoxy-4α-Phorbol)的三酯化合物多种[5]。另含异鸟嘌呤(isoguanine)[6.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体外试验,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给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小鼠皮下注射巴豆油制剂有预防作用[4]。 2.抗肿瘤作用 巴豆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实体型和腹水型、小鼠宫颈癌U14实体型和腹水型以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巴豆醇二酯对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巴豆油乳剂给大鼠移植性皮肤癌瘤内注射,能引起瘤体退化,并延缓皮肤癌的发展[7]。 3.促肿瘤发生作用 巴豆油有弱致癌性,并能增强某些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8]。促癌机制认为,可能与巴豆醉酯抑制细胞分化,能使鸟氨酸脱羧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活性升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9]。 4.抗炎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巴豆霜灌胃,对小鼠耳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白细胞游走及对热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小鼠胸腺和脾指数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外,对小鼠具有致突变性[10]。 5.其他作用 巴豆油酸给动物灌胃可引起肠蠕动增加,肠黏膜充血,甚至肠坏疽[11]。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可使血小板中cGMP浓度增加,导致血小板聚集[12]。巴豆油涂抹于大鼠皮肤可引起局部组胺释放[13]。 6.毒性 巴豆毒素给家兔皮下注射的LD50为50~80mg/kg[14]。巴豆油酸大鼠口服的LD50为1g/kg,豚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600mg/kg[15]。生巴豆泥糊小鼠口服LD50为1600mg/kg[16]。
性味
味辣,性热。有毒。入土、风塔。
功效
补火通气止痛,通便。
主治
主治“儿赶,短赶”(胸腹胀痛),“拢胖腊里”(便秘),“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你不利),“拢呆坟”(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叶适量,研末,酒冲服或装胶囊;煎汤,叶尖l~3g;果壳研粉内服,每次(0.1g;种仁粉01g。外用:种仁适量,捣膏涂于患处;叶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浸酒擦。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过量可致呕吐,腹泻不止。
附方
1.治“儿赶,短赶”巴豆叶尖3g。煎汤内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拢胖腊里”巴豆种仁粉0.1温开水送服;或用鲜叶适量,捣烂,贴敷肚脐。(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3.治“拢梅兰申”巴豆叶100g,鸭嘴花100g,苦藤叶100g。捣烂,外包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4.治“拢呆坟”巴豆根15g,巴豆叶15g,小驳骨丹25g,紫色姜25g,铁线草50g,黑苏子20g。炒黄,研末,混匀,每次0.5g,每日3次,用酒吞服。(德宏州傣医李波埋验方)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