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Xiang liao
|
傣药名 | 肥曼
|
别名 | 费唤
|
中药材基原 | 为蓼科植物粘毛蓼的茎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粘毛蓼 Polygonum、viscosum Buch.-Ham.exD.Don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茎直立或下部伏地;红紫色,密被长毛和有柄的腺毛,常分泌有黏液。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1.5~3.5cm,两端渐尖,均有腺点,无毛或在叶脉、叶缘处有小刺毛;托鞘膜质,简状,有短睫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紧密;苞片钟形绿色,疏生睫毛或无毛;花被红色,5深裂;雄蕊8;雌蕊1,花柱3裂。瘦果卵形,扁平,有三楼,长2~2.5mm,黑色,有光泽,包含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湿地、水边或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多用鲜品。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茎枝长圆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褐绿色至黑绿色,密被长茸毛,并具腺毛,故粗糙而粘,断面中空。叶卷曲,易破碎,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4~13cm,宽l~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褐绿色至黑绿色,两面及叶缘均被短伏毛,沿主脉并有长茸毛;托叶鞘筒状,先端截形,基部有狭翅,密被长茸毛。气芳香,味微涩。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辣,气香,性热。入水、土、风塔。
|
功效 | 健胃消食,理气止痛,清火解毒,除风解控。
|
主治 | 主治“拢接崩短赶,斤毫冒兰”(胃脘胀痛,消化不良),“鲁旺害埋拢很”(小儿高热惊厥),“兵洞飞暖龙”(疔疮痛疖脓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汁擦;或鲜品适量,捣敷。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拢接崩短赶,斤毫冒兰”香蓼10g,煎服。(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2.治“鲁旺害理拢很”香蓼、水蓼、薄荷、洗碗叶鲜品各适量。捣烂加少许阿魏,取汁迅速从上至下擦患儿四肢,药渣包敷????门、双腕、双踝关节。(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洞飞暖龙”香蓼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香蓼_傣药名:肥曼
上一篇:苍耳_傣药名:雅西温 下一篇:毛叶巴豆_傣药名:沙梗
近期内容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1544次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1471次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1544次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1470次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1515次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1570次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1456次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1540次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1500次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1428次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1507次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1455次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1443次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1541次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1443次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1458次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1514次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1472次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1388次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1620次
热门内容
- 马连鞍_傣药名:麻新哈布1954次
- 金刚纂_傣药名:些拎1794次
- 斑鸠窝_傣药名:丹晒1727次
- 黄球花_傣药名:山黄广1635次
- 刺天茄_傣药名:麻王16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