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七十二风
|
分类 | 鸭脚风
|
年份 | apc zaux buerng
|
别名 | 鸭脚木、鸭脚罗伞、九节牛
|
来源 | 五加科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Harms的全株。
|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2~15米。茎有明显的叶痕。掌状复叶互生,具长的总叶柄,基部膨大,小叶6~9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9~17厘米,宽3~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楔形,边全缘。花白色,5数;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核果球形,熟时暗紫色,有宿存花柱。花期9~12月,果期第二年1~3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野溪边、山谷、山坡乔灌木林中。产于广西防城、邕宁、贵港、容县、岑溪、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华南各省份和台湾。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性凉。
|
功效 |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消肿,凉血止痒。
|
传统应用 | 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筋骨痛、跌打损伤、湿疹、风疹、皮肤过敏。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1.感冒发热、咽喉肿痛 鸭脚风(鸭脚木)根皮15克,叶瑰旁(野菊)、勤人旁(金银花)藤各30克,水煎服。
2.痧症 鸭脚风(鸭脚木)30克,叶喉(海芋)切片与米炒黄30克,温罗敌(大芦)根、灭鲁(薏苡)根、叶凡秋(龙葵)、跌当端(路边菊)、雷骨碎(路边青)各30克,凡台(番薯)藤干品60克,烈桶别(人中白)30克,水煮一锅,先取大半碗服下,余药待温洗身。
3.火牙痛 鸭脚风(鸭脚木)、刹烈便(华泽兰)、骨相咪(狗肝菜)各30克,八套咪(水贼)15克,扁化(金耳环)15克,水煎取汁含漱。
|
化学成分 | 茎皮中含齐墩果酸,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3,28-二酸[1]。
|
药理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鸭脚风_别名:鸭脚木、鸭脚罗伞、九节牛
上一篇:五指风_别名:布荆、蚊子柴、黄荆子 下一篇:沙唐亮_别名:旱禾树、鸭屎木、利桐木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