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母乳喂养每年可能拯救全球82万5岁以下儿童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推荐理想的婴幼儿喂养应包括:
- 生后1小时内吸吮乳房
- 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 持续母乳喂养至孩子2岁及以上
- 满6月龄后添加适宜、安全的辅食
纯母乳喂养率是评价婴幼儿喂养的核心指标,将纯母乳喂养率提高至50%及以上是2025年全球营养目标之一。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还有五分之四的6月龄内婴儿未能实现纯母乳喂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于2017-2018年开展了“全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选取1岁内的婴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图1)涵盖母婴个体因素及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环境因素(医疗机构,家庭及社区,工作场所,社会文化及市场营销)。针对6月龄以下的婴儿及其母亲,我们开展了纯母乳喂养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期探索影响我国纯母乳喂养率的可调整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纯母乳喂养现状,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图1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主要发现
29.2%的6月龄以下婴儿在调查前24小时内实现纯母乳喂养。在我国,具备以下四种特征的母婴可能实现较高的纯母乳喂养率:
1
拥有较高营养科学素养的妈妈
母亲对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多少和程度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的可调整因素。与不知晓初乳定义的母亲相比,知晓正确初乳定义的母亲实现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更大;认为应该纯母乳喂养直至婴儿6月龄的母亲更易实践纯母乳喂养。让母亲掌握足够的、全面的、正确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可能是改善我国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2
尽早开奶,越早越好
母乳喂养的建立与启动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母乳喂养启动阶段的喂养行为并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婴儿生后吃到第一口母乳时间的延长,纯母乳喂养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出生后24小时内吃到第一口母乳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是出生3天后才吃到第一口母乳婴儿的2.41倍。
3
父亲支持母乳喂养,并且给力
在我国,隔代养育十分普遍。本研究中,71.6%的产妇在月子里由自己母亲或婆婆照顾;同样,新生儿的照顾也是以姥姥或奶奶为主。但结果显示,与新生儿姥姥或奶奶为主要照顾者的母婴相比,产后1个月由父亲照顾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更高。同样,父亲对于母乳和婴儿配方粉的态度也对纯母乳喂养率有影响。目前我国新生儿父亲对于母婴的照料以及母乳喂养的参与度较低,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需要加强教育中国的父亲们更多的参与到母乳喂养中,了解他们自身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及如何支持母乳喂养。
4
母亲不盲从婴儿配方奶粉喂养,营造良好社会喂养环境
本研究中四分之一的产后6个月内的母亲回答曾经接到过婴儿配方粉喂养的建议,而没有接到过婴儿配方粉喂养建议的母亲更易实践纯母乳喂养。在我国,政策支持仍是规范婴儿配方粉营销市场、最大程度降低婴儿配方粉对母乳喂养影响的核心手段。同样,提高大众对于母乳喂养的认识与接受度也是创建母乳喂养支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因公共场所不便哺乳而喂食婴儿配方粉经历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率更高。
结论与建议
合理的母乳喂养不仅与儿童的营养健康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的有效途径。
本次研究是国内首次针对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且覆盖个人、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社会等全方面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远低于国际目标,亟需改善。传播更全面、正确、充足的母乳喂养知识及操作性更强的喂养技巧,尽可能早的开奶,降低婴儿配方粉的影响可能是改善我国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现状的有效措施。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妇女儿童群体(8.8亿),改善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任重而道远。母乳喂养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基本权益,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母乳喂养需要每个人的支持!
撰写:段一凡
编辑:张妍
审核:杨振宇
来源:中国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