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本指南所称7~24月龄婴幼儿是指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至2周岁(满24月龄)的婴幼儿。
对于7~24月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其有机会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这一过程从婴儿7月龄开始,到24月龄时完成。这一年龄段婴幼儿的特殊性还在于,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其营养和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顺应婴幼儿需求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并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7~24月龄婴幼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针对我国7~24月龄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的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证据,同时参考WHO等的相关建议,提出7~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指南。
一.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提要】
母乳仍然可以为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继续母乳喂养也仍然有助于促进母子间的亲密连接,促进婴幼儿发育。因此7~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关键推荐】
1.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
2.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
3.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4.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幼儿,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二. 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提要】
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关键推荐】
1.随母乳量减少,逐渐增加辅食量。
2.首先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3.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
4.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5.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
三.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提要】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父母及喂养者应根据其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顺应婴幼儿的需要进行喂养,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主进食,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
父母及喂养者有责任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的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
父母及喂养者还有责任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进餐环境安静、愉悦,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婴幼儿注意力的干扰。控制每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父母及喂养者也应该是婴幼儿进食的好榜样。
【关键推荐】
1.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决不强迫喂养。
2.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3.进餐时不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进餐时喂养者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
5.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四.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提要】
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强调婴幼儿辅食不额外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也是为了提醒父母在准备家庭食物时也应保持淡口味,即为适应婴幼儿的需要,也为保护全家人的健康。
【关键推荐】
1.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
2.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
3.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五.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提要】
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物和清洁水制作辅食。制作辅食前须先洗手。制作辅食的餐具、场所应保持清洁。辅食应煮熟、煮透。制作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或妥善保存。进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进餐环境清洁、安全。
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以防进食意外。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
【关键推荐】
1.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
2.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
3.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
4.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
六.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提要】
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监测并评估7~24月龄婴幼儿的体格生长指标有助于判断其营养状况,并可根据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营养和喂养。对于生长不良、超重肥胖,以及处于急慢性疾病期间的婴幼儿应增加监测次数。
【关键推荐】
1.体重、身长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2.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
3.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近期更新
- 小孩子免疫力怎么提高?了解下多种维生素片的作用吧!
- 中老年如何补充眼部营养?越橘叶黄素什么牌子好?
- 带鱼为什么一出水就会死掉?带鱼怎么保鲜?带鱼是深海鱼吗
- 多喝水不如会喝水 老人养生要喝好三杯水
- 什么时候喝牛奶效果最好 喝牛奶注意事项
- 一年12个月每月应季水果时间表大全 各个季节时令应季水果有哪些
- 米饭和面食吃哪个更好?吃米和吃面哪个更营养减肥养胃?
- 止咳的食物大全 白萝卜清肺润喉、丝瓜善于清热化痰
- 大米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大米如何搭配营养餐?
- 空腹喝牛奶好吗?牛奶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 山药过敏怎么办?山药的功效有哪些?
- 腊肉是发物吗?腊肉是酸性还是碱性?腊肉发霉了能吃吗
- 五谷杂粮有哪些?吃五谷杂粮有哪些好处?
- 每天吃苹果有哪些好处?什么时候吃苹果最好?
- 海鲜过敏的原因有哪些?海鲜过敏怎么办?
- 高血糖是糖尿病吗?高血糖患者宜吃的食物大全
- 患三高症喝什么茶好?患三高症不要吃什么?
- 补血的食物大全
- 如何挑选鲜活海鲜?各种海鲜选购及食用禁忌知识
- 吃柿子有哪些好处?吃柿子后不要吃什么?
- 吃生姜有哪些好处?哪些人不宜吃生姜?
- 吃石榴有哪些好处?哪些人不宜吃石榴?
- 海参有哪些药用价值?哪些人不宜吃海参?
- 哪些人适合吃燕窝?燕窝有哪些作用?
- 哪些菜不要放味精?味精有哪些危害?
- 百香果吃多了会怎么样?吃百香果有哪些好处?
- 香菜有哪些营养价值?吃香菜的好处及药用价值
- 为什么有人不吃香菜?女性吃香菜有哪些坏处?
- 百香果有哪些营养价值?哪些人适合吃百香果?
- 梨子是热性还是凉性水果?梨子黑心了还能吃吗?
- 吃阿胶有哪些副作用?阿胶不宜与哪些东西食用?
- 益母草一天喝几次较好?益母草什么时候喝最好?
- 增肌粉对身体有危害吗?吃增肌粉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液体钙和钙片哪个更容易吸收?液体钙什么时候吃最好
- 维c泡腾片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维c泡腾片有副作用吗
- 维生素c饭前吃还是饭后吃?维生素C价格越贵越好吗?
- 海胆生吃有寄生虫吗?海胆怎么吃才安全
- 胃不好可以吃青梅吗?吃青梅有哪些好处
- 吃海参有什么好处?食用即食海参的注意事项
- 如何挑选优质银耳?干银耳什么颜色的最好?
- 芋头吃了嘴麻是怎么回事?吃芋头有哪些好处
- 梭子蟹怎么看肥不肥?带籽的的梭子蟹肥不肥?
- 喝海马酒需要注意什么?海马有哪些功效?
- 鱼翅瓜是什么?鱼翅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手撕包菜炒不出水是怎么回事?手撕包菜放陈醋还是白醋
- 四物汤可以加鸡蛋吗?喝四物汤有哪些好处
- 荷叶茶有哪些营养价值?荷叶茶有哪些副作用?
- 酸奶可以加热了再喝吗?喝加热的酸奶有毒吗
- 吃了涩柿子会怎样?柿子怎么去涩最快最甜
- 灵芝粉与灵芝孢子粉有哪些区别?哪些人不宜吃灵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