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_傣药名:鲁那
汉语拼音 | Long gu
|
傣药名 | 鲁那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的化石。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黏土矿物组成。
1.磷灰石Apatitc 又名:磷钙石。
六方晶系隐晶质,依古代生物骨骼产出。疏松集合体中或有呈晶形小棒状的磷灰石,灰白色。略带油脂状、土状光泽或瓷状光泽。硬度大于指甲,小于小刀。
2.方解石Calcite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柱状及板状者。常以钟乳状或致密状集合体产出。多为无色或乳白色。断口贝壳状,硬度3,性脆。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四、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 | 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1)龙骨 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
(2)五花龙骨 呈圆筒状或不规则块状。直径 5~25cm。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细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一般表面平滑,有时外层成片剥落,不平坦,有裂隙。质较酥脆,破碎后,断面粗糙,可见宽窄不一的同心环纹。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
|
化学成分 | 龙骨主要含有碳酸钙(CaCO3)及磷酸钙[Ca3(PO4)2],尚含有铁、钾、钠、氯、硫酸根等[1]。
|
药理作用 | 应用 20%龙骨混悬液 0.2ml/10g给小鼠灌胃,每日 1次,连续7d,能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催眠率,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还可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1]。
龙骨煎液静脉注射小鼠LD50为21.5g/kg[1]。
|
性味 | 味淡,气胜,性凉。入士、水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
|
主治 | 主治“菲埋喃皇罗”(水火烫伤),“乃多皇埋,暖冒拉方来”(胸中烦热,失眠多梦)。
|
用法用量 | 内服:适量,磨水服。外擦:适量,磨水擦。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菲埋喃皇罗”龙骨适量,磨水外擦。(景洪市傣医康郎勒验方)
2.治“乃多皇埋,暖冒拉方来”龙骨适量,磨水内服。(景洪市傣医岩单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上一篇:桑叶_傣药名:摆满帅
下一篇:含羞草_傣药名:芽对约
近期更新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 羽萼_傣药名:化水顿
- 姊妹树_傣药名:嘎沙乱
- 四方蒿_傣药名:杂芽优麻
- 老虎楝_傣药名:几补
- 阉鸡距_傣药名:勒盖端
- 吉龙草_傣药名:英辛
- 槟榔青_傣药名:锅麻过
- 多荚草_傣药名:多爹烈哇
- 缅茄_傣药名:麻嘎喝罕
- 节鞭山姜_傣药名:贺哈囡
- 泽兰_傣药名:香帕曼
- 三条筋_傣药名:埋宗英龙
- 矩叶酸藤果_傣药名:麻桂荒
- 酸木瓜_傣药名:宋麻瓦
- 李子_傣药名:麻曼勒
- 缩砂仁_傣药名:麻娘
- 四棱豆_傣药名:吐崩
- 八角香兰_傣药名:麻罕
- 老虎芋_傣药名:汪别
- 蜂蜜花_傣药名:景亮
- 箭毒木_傣药名:埋广
- 绞股蓝_傣药名:芽哈摆
- 千张纸_傣药名:锅楞嘎
- 辣椒_傣药名:匹
- 白粉藤_傣药名:嘿宋些
- 野柿_傣药名:麻禾藤
- 茴香豆蔻_傣药名:波丢勐
- 鹧鸪花_傣药名:叫沙短
- 水薄荷_傣药名:荒嫩
- 山鸡椒_傣药名:沙海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