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汉语拼音 | Lingxiangcao
|
苗药名 | 窝嘎勒
|
苗药拼音 | vob ghab nail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干燥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Hance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60cm。全株平滑无毛,干后有浓烈香气。茎光滑无毛,具棱,棱边有时呈狭翅状,绿色。叶互生;叶柄长5~12mm,具狭翅;叶片广卵圆形至椭圆形,长4~11cm,宽2~6cm,先端锐尖或稍钝,草质,侧脉3~4对,网脉通常不明显。花单出腋生;花梗纤细,长2.5~4cm;花萼淡绿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宽2.5~5mm,先端渐尖,草质;花冠黄色,5深裂,长12~17mm,裂片长圆形,宽6~9mm;雄蕊5,花丝基部与花冠合生约0.5mm,花丝长4~5mm,基部心形,宽约1.75mm,顶孔开裂;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花柱棒状,长5~7mm。蒴果近球形,果皮灰白色,膜质,直径6~7mm,不开裂或先端浅裂。种子细小,多数,黑褐色。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800~1700m的山谷溪边和林下。分布于贵州、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喜阴凉和湿润气候。种子繁殖:春播3月下旬,秋播9月上旬。扑插繁殖:每年4~5月,选取粗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植株,剪取长约4~5cm的插条,每插条带1~2片叶,按行株距6cm×5cm扦插,入土3/4为宜。施肥以复合肥为好。注意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和排草斑枯病。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收,但以冬季采收为好;将全株拔起,去净泥砂,烘干或阴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须根细密,茎多扭曲不直,具3~5棱或狭翅,直径约2~4mm,呈灰绿色或暗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浅绿色。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形至椭圆形,多皱褶,叶脉明显。有时顶部叶腋生有球形果实,灰白色,直径约5mm,果柄细长,有宿萼。果皮薄,内含三角形小种子60~70枚。气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外表皮具角质层,表皮层为1列细胞,常见腺毛,腺柄1~2个细胞,腺头单细胞。皮层为5~8列薄壁细胞,多数含淀粉粒,极少数含黄棕色物质。内皮层环状排列,细胞壁加厚,微木化。韧皮部为薄壁细胞和颓废筛管群。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纤维、导管及木薄壁细胞组成。髓部宽广,细胞为类多角形或圆形,微木化。
粉末特征: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类方形或类长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较平直,表面有细密角质纹理,气孔、腺毛常见。螺纹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6~14μm,纤维壁较薄,直径6~9μm。茎髓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淀粉粒多为复粒,呈团状。叶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稍弯曲,念珠状增厚,直径45~85μm,常见腺毛。叶肉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直径8~12μm。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弯曲,念珠状增厚,直径45~115μm,腺毛、气孔密布,不定式或不等式。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挥发油、有机酸、烷烃、萜类、酚类等。主要成分有二十九烷(nonacosane),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豆甾醇(stismasterol),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si-de),α-菠菜醇(α-spinasterol),12-甲基十三烷酸(12-methyl tridecoid acid),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16-甲基十七烷酸甲酯(16-methyl hep-tadecanolc acid methyl ester)[1],十六酸(hexadecanoicacid),十七酸(hevtadecanoic acid)和六氢金合欢烯酰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2],酚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1,1,2,2,-四氯丙烷(1,1,2,2,-tetrachlo-roethane),氧杂十七元-8-烯-2-酮(xacyclohepta-dec-8-en-2-one),1,2-苯二酚(1,2-henzendi-ol),3-甲基-1,2-苯二酚(3-methyl-1,2-benzen-diol),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11,14,17-eicosatrienoic acid methyl ester),β-蛇床子烯(β-se-linene),β-蒎烯(β-pinene),葵烯酸甲酯(methylde-canoate),丁酸戊酯(amyl butyrate)[3];苯甲醛(benzal-dehyde),小茴香醇(d-fcnchyl alcohol)等[4]。
|
药理作用 | 1.抗病毒作用 本品水煎剂(75%)在鸡胚内有抑制及灭活流感病毒的作用[1]。 2.对生殖的影响 本品的乙醇浸出物有抑制大鼠和家兔的排卵作用。本品的总音可能有抑制小鼠受精卵着床的作用[1]。 |
性味 | 味甜,性微冷。人热经。
《草药彩色图集》:“甘、淡,平。”
|
功效 | 清热,行气,止痛,驱虫。
|
主治 | 主治感冒头痛,牙痛,咽喉肿痛,胸满腹胀,肠蛔虫。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用于感冒头痛,咽喉肿瘤.蛔虫病。”
(2)《苗族医药学》:“清热,行气,止痛,驱虫。用于感冒头痛,牙痛,咽喉肿痛,胸满腹胀,肠蛔虫。”
(3)《草药彩色图集》:“祛风散寒,行气止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9g。外用:适量,研末掺入他药或煎水含嗽。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防治感冒、流感灵香草枝叶500g,加水2000ml,煎至1000ml。成人每天100ml,连服3天(儿童减量)。
2.治咽喉肿痛灵香草10g,开喉箭6g,水煎慢咽。
3.驱蛔虫灵香草研末,每次3g与鸡蛋蒸服。(1~3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4.治牙痛灵香草10g,细辛3g,白芷10g,水煎服。
5.治蛔虫病灵香草15g,水煎,睡前服。(4~5方均选自《草药彩色图集》)
6.治蛔虫症灵香草9~15g,水煎,于睡前1次内服;亦可用15~30g鲜叶,或鲜嫩枝尖切细,炖鸡蛋1次服。小儿用量减半。(《云南中草药选》)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楼凤昌,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1):37 [2]蒋可,等.植物学报,1985,27(3):295 [3]段文贵,等.广西化工,1995,24(3):13 [4]朱凯,等.林产化学与工业,1995,15(1):73 药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四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14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下一篇: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
- 灯盏细辛_苗药名:锐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