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老包_苗药名:都当
汉语拼音 | Cilaobao
|
苗药名 | 都当
|
苗药拼音 | ndut zhangs
|
别名 | ghab jongx linl det vob hmuk mol嘎龚令豆窝朴莫(贵州黔东南),det bol tiongd豆抱桶(贵州黔南),roub shib njaob茹丝姣(贵州黔南)楤木
|
中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楤木Aralia chinensis L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达8m,茎少分枝,疏生细刺;小枝被黄棕色绒毛。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小叶5~11,基部另有小叶1对,卵形或长卵形,长5~12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下面沿脉上密被褐色毛。伞形花序聚生为项生大型圆锥花序,长达60cm;花白色,花萼针形,先端5齿裂;花瓣5,三角状卵形;雄蕊5;子房5室。核果浆果状,近球形,花柱宿存。
生于山坡、林缘、灌木丛。分布于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河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耐寒、耐旱,有一定适应能力,宜在向阳、疏松肥沃的腐殖土中栽培。
栽培技术:用分根繁殖,成活率较高。从山野林地挖取自生刺老包的根条,剪成15cm的小段,按行株距15~20cm插于苗床,覆草,保湿润,一般30~40天即萌发新芽,翌年春按行株距(10~20)cm×(70~80)cm挖穴坑,施人腐熟堆肥,待清明节前后,取带土的苗木栽人穴中,每穴栽苗1株,培土踩实,及时浇水。
田间管理:栽植1~2年内夏秋清除杂草,追施少量肥料,然后中耕培土。定植第2年植株高达2m以上,于早春萌芽前修剪整枝。
病虫害防治:蚜虫,为害嫩叶嫩芽,发生期喷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每隔7~10天防病一次;
|
采收加工 | 夏秋挖根,鲜用或剥取根皮晒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楤木树皮呈剥落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外表面粗糙不平,灰褐色、灰白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纹,有的散有刺痕或断刺;内表面淡黄色、黄白色或深褐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茎皮嚼之有粘性。
|
化学成分 | 楤木茎皮中含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刺囊酸(echinocysti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以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马栗树皮素二甲酯(esculetindimethxlether) [1] |
药理作用 | 1.镇静、镇痛作用 给小鼠腹腔注射楤木总皂苷1850mg/kg,能协同戊巴比妥钠、氯丙嗪的中枢抑制效应;能对抗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和咖啡因的毒性,能明显增加热刺激(热板法)的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1]。 2.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 楤木煎剂4mg/kg给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后可以保护大鼠幽门结扎性、化学性(吲哚美辛诱发)、应急性和利血平性胃溃疡,对醋酸诱发的慢性胃溃疡亦有一定效果。200%楤木煎剂0.2~0.4ml,可使离体大鼠胃条收缩,说明它有促进胃运动的作用[2]。白背叶楤木白皮水煎剂(1:1)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有抑制作用,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阻断其抑制作用,故其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α和β受体的活性有关[3] 3.其他作用 楤木总皂苷1850mg/kg灌胃,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1]。 |
性味 | 味麻、辣,性热。入冷经。
《苗族药物集》:“性热,味麻、辣。”
|
功效 | 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散瘀止痛。
|
主治 | 主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酸痛,肾虚水肿,骨折,痔疮。
《贵州中草药名录》:“利湿化痰,活血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酒浸外涂。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刺老包15g,钩藤10g,水煎服。
2.治内痔刺老包30g,水煎服。(1~2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3.治外痔刺老包根皮63g,炖猪肉250g,一次吃完。(《贵州民间方药集》)
4.治冷经所致畏寒发烧,头痛,咳嗽,一身紧缩,肢冷刺老包15g,苕叶细辛5g,生姜5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5.治痛风楤木根皮30g,炖猪肉吃。
6.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楤木15g,五香血藤根皮、乌药、枳实各9g,水煎服。(5~6方选自《草药彩色图集》)
7.治梦遗刺老包、大毛香根各16g,鸡内金1个,水煎服。
8.治风瘫刺老包、红禾麻根、毛青杠、血飞、五香血藤、岩爬藤、八角风、铁筷子、仙桃草、佛顶珠、香樟皮、杠柳、草乌、八爪金龙、风香果、桑寄生各3g,东莨菪、闹羊花根各0.3g,常春藤10g,麻布袋、山乌龟各1.6g,泡酒服。
9.治隐伤不显刺老包、韭菜根、生姜各31g,捣烂,酒调,外包痛处。
10.治经团红制老包根皮16g,小血藤10g,鸡冠花6g,蒸酒78ml,1次内服。
11.治红崩刺老包根16g,阳雀花根10g,蒸甜酒吃。
12.治盆腔炎刺老包、排风藤、柿子根、蛇不过、朝天罐各16g,豨签草、艾叶、牡蛎各10g,水煎服。
13.治腹内血包疼痛楤木、铁筷子、红花各10g,红浮漂、薄荷各3g,水煎服。
14.治毒蛇咬伤刺老包、野葡萄藤根各10g,嚼烂,外敷,另用一剂水煎内服。(7~14方选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Lischewski M,et al.C A,1984,101:51757p药理 [1]高勒,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8,9(1):55 [2]雍定国,等.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4,13(1):26 [3]殷崎,等.贵州药汛,1987,(2):8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松桃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马勃_苗药名:勾西斗
下一篇:薜荔_苗药名:教浜卡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