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骨藤_苗药名:蛙莽塞
汉语拼音 | Heiguten
|
苗药名 | 蛙莽塞
|
苗药拼音 | vob monbg dleib
|
别名 | reib songd glnceb锐松怪(贵州铜仁),ghabbas hlat dlaib嘎巴又赊(贵州黔东南)黑骨头,滇杠柳
|
中药材基原 | 为萝藦科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西南杠柳Perrploca forretii Schltr
常绿藤状灌木,长达10m,全体无毛,具乳液,多分枝。叶对生,革质,单叶,有短柄,长1~1.5cm,叶片窄披针形,长2~8cm,宽0.5~1.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侧脉甚多,细绒密生,有边脉,两面绿色;花黄绿色,聚伞花序腋生,较叶短,有花1~3朵;花序梗和花梗细小;花萼裂片5,近圆形;花冠黄绿色,近辐射状,花冠裂片5,椭圆形,无毛,长约2.5cm,副花冠丝状,被柔毛;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颗粒状,藏于载粉器内;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粘生包围柱头;子房离生心皮2,无毛,柱头圆锥形,蓇葖果双生,圆柱形,长约10cm,无毛,具纵条纹。种子扁平,椭圆形,有毛。花期4~5月,果期7~8月。
|
栽培与养殖 | 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向阳处或阴湿的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西南及青海、广西、西藏等省区。
|
采收加工 | 秋、冬季采集,洗净,切片或切段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柱形,直径0.3~2cm,常呈不规则弯曲或旋钮状,具分枝,有的顶端粗大。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较深的皮孔及枝根痕。栓皮呈鳞片状剥离。内皮白色,粉质。木部发达,淡黄色,较平滑,具旋钮状纹。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整齐,气微香,味苦。
显微鉴别 根粉末灰黄,草酸钙结晶呈棱形、方形等,长10~35μm。淀粉粒,单粒呈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葫芦形、多边形,直径3~16μm,复粒由2~4单粒组成。石细胞淡黄色,多边形、方形,长16~51μm,胸腔及壁孔明显,胞壁厚10~16μm。导管多具缘纹孔及少数网纹和单纹孔,直径27~180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或乙醇)60ml,在60℃下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微黄色。取滤液试验:①取滤液约1ml,加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4~5滴,显橙色,放置数分钟后变橘红色。②取滤液1ml,加1%胶盐试液1~2滴,产生少量沉淀。
|
化学成分 | 根茎含强心苷衍生物:杠柳毒苷(periplocin),蔓蘼苷元(periplogenin),8-羟基蔓蘼苷元(8-hydroxyperiplogenin)[1]和滇杠柳苷(periforo-side)Ⅰ[2]。还含熊果酸(ursolic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北五加皮苷(periplocoside)E[3]。
|
药理作用 | 通过在体蛙心和兔心实验,心电图证明从鲜茎皮中提得的总苷有强心作用。作用特点类似毒毛花苷G2,鸽平均致死量为5.9±1.0mg/kg[1]。
|
性味 | 味辛、苦、性热;小毒。入冷经。
(1)《贵州本草》:“性温,味辛。”
(2)《云南中草药》:“苦、微涩、微温,有毒。”
|
功效 | 舒筋活血,祛风除湿。
|
主治 | 主治风湿痹痛,闭经,乳痈,跌仆损伤,骨折,口腔炎,胃痛,消化不良,疟疾。
(1)《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清凉止血。治跌打损伤,伤寒,劳伤,疟疾,肚痛。”
(2)《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
(3)《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接骨止痛。主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骨折。”
(4)《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消炎解毒。治风湿跌打疼痛,热性疮毒,乳腺炎,咽喉炎,口腔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
注意事项 | 肝炎、溃疡病患者,孕妇禁服。1日量不宜超过10g,服过量出现抽搐,甚至死亡。
|
附方 | 1.治风湿关节痛黑骨藤15g,大青藤根9g,泡酒服;并取温酒擦患处。(《贵州草药》)
2.接骨四块瓦、八角莲、岩马桑、黑骨藤、见血飞、白龙须、花椒根、大五加、小五加、九月生、茜草根、杜仲皮、八爪金龙、大血藤各3g,捣绒,敷患处。
3.治跌打伤后筋骨疼痛黑骨藤9g,煎酒温服。(2~3方选自《贵州草药》)
4.治牙痛黑骨藤6g,红糖5g,水煎服。(《中国民间单验方》)
5.治跌打损伤岩马桑、岩枇杷、大血藤、小血藤、黑骨头、淫羊藿、一把伞、见血飞、一口血各24g,泡酒内服,每次15~30ml。
6.治风湿疼痛黑骨藤15g,五香血藤15g,石南藤15g,四块瓦15g,地蜂子15g,岩马桑15g。泡酒2000ml,1周服用,每次25ml,1日3次。(5~7方选自《贵州中药资源》)
|
制剂 | (1)生龙驱风液:由乌梢蛇、黑骨藤、铁筷子、徐长卿等数味药组成。祛风,通络,止痉。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2)追风活络胶囊:由黑骨藤、大风藤、追风伞等数味药组成。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肩臂腰腿疼痛。[(1)、(2)选自《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
|
参考文献 |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千年耗子屎_苗药名:比阿能
下一篇:木槿皮_苗药名:都茶绿棍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