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_苗药名:雄防
汉语拼音 | Xionghuang
|
苗药名 | 雄防
|
苗药拼音 | xongf fangf
|
别名 | xongx fangx雄黄(贵州松桃)黄金石,石黄,砒黄
|
中药材基原 | 单斜晶系雄黄的矿石,主含硫化砷(As2S2)。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矿石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粉末,大小不一,全体呈橙红色或深红色。块状者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以手触之易被染成橙黄色。半透明,有光泽。微有特异臭气,味淡,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味。
|
栽培与养殖 | 分布于贵州、甘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
|
采收加工 | 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透明部分,除去杂质泥土。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表面常附有橙黄色细粉,手触之染指;条痕橙色。微透明或半透明,晶面具金刚光泽。质较酥脆,易砸碎,断面红色至深红色,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臭气,味淡(有毒)。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以块大、色红、质酥脆、有光泽、无杂石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微带紫色;内反射橙色;偏光性清楚;反射率20%(伏黄)。
透射偏光镜下:多色性明显;Ng=Nm,淡金黄色至朱红色,Np几乎无色至浅橙黄色。干涉色橙红色;斜消光,消光角C^Np=11°;二轴晶;负光性。折光率Ng=2.704,Nm=2.684;Np=2.538;双折射率Ng-Np=0.166。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1g,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倾取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2)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滤过,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铵试液,沉淀复溶解(检查砷盐)。
|
化学成分 | 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并含有硅、铅、铁、钙、镁等矿物质[1]。
|
药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0.125%雄黄琼脂平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浓度为2%时,对大肠杆菌也有杀灭作用,较同浓度的黄连水溶液为强。雄黄在中成药中也有抑菌作用,含雄黄与不含雄黄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化毒散、救急散)抑菌作用比较,发现加入雄黄后对杂菌的抑菌率达61.2%,对真菌抑菌率达28%[1]。雄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1%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及耻垢杆菌有抑制生成的作用[3]。 2.抗血吸虫作用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开始给雄黄、槟榔、阿魏、肉桂合剂0.2ml/20g,感染后继续给药到病除12天,成虫减少率达75.27%,动物无虫率达14.29%,无雌虫率达42.86%[4,5]。 3.毒性 雄黄西黄蓍胶混悬液给小鼠灌胃的LD50为3.207g/kg,灌胃后可立即死亡,中毒表现为肝、肺充血[6]。 |
性味 | 味辛、苦,性热。入冷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辛,性温。”
|
功效 |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
|
主治 | 主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1)《贵州中草药名录》:“煤湿,祛痰,杀虫。治惊痫,久疟。外用治疥癣,恶疮,毒虫咬伤,疔疮痈肿。”
(2)《苗族医药学》:“燥湿、祛痰、杀虫。治疗乳腺炎,珍珠翻。”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烧烟熏。内服:研末,每次0.15~0.3g;或入丸、散。不人汤剂,内服禁用火煅。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乳腺炎雄黄、萝卜种子适量,研粉,用菜油调匀,外敷。(《苗族医药学》)
2.治珍珠翻雄黄对酒内服、外搽,并用针刺。(《苗族医药学》)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张兆旺,等.中药炮制现代研究.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51 药理 [1]曹北波,等.中草药,1986,(12):35 [2]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 [3]穆志平,等.中华结核病科杂志,1959,2(1):51 [4]卫生部血吸病研究委员会.寄生虫病资料汇编,1959:317 [5]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西分院.医学科学论文汇编,1959:(1):311[6]岳旺,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106 现代临床研究 [1]王知侠.陕西中医,1986,(9):412 [2]管中华.山东中医杂志,1984,(6):45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栝楼_苗药名:真花休
下一篇:返回列表
近期更新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
- 灯盏细辛_苗药名:锐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