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苦胆_苗药名:包家桑
汉语拼音 | Dikudan
|
苗药名 | 包家桑
|
苗药拼音 | bod jex sangx
|
别名 | bid nggab anb比嘎暗(贵州松桃),gub dublongb嘎朵龙(贵州毕节),uab jox sangx蛙九垧(贵州黔南)追加拉,坐罗,乌骚雷奴,金果榄
|
中药材基原 | 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的块根。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Oliv.)Gagnep.
多年生常绿缠绕藤本植物。地下根茎长,达1m左右,串生数个块根;块根卵圆形、球形或团块状,外皮黄棕色,内面浅黄色,味苦。分枝纤细,圆柱形,有纵条纹。叶纸质至薄革质,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6cm,宽2~8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箭形或戟形,常深弯缺,边全缘,有基出脉5~7条,通常仅脉上被短硬毛;柄长2~5cm。花单性异株,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腋生,疏散;雄花序常几个簇生,雌花序常单生;雄花萼6,2轮,长2.5~4cm;花瓣6。短于萼片;雄蕊6,离生。核果近球形,白色,熟时红色,秋季成熟;内果皮近半球形,宽6~9cm。
|
栽培与养殖 | 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下或石缝间。分布于陕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
|
采收加工 | 9~11月挖取块根,除去茎及须根。洗净切片,烘干或晒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块根呈不规则长纺锤形或团块状,大小不等,长5~10cm,直径3~6cm。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皱缩不平,有不规则深皱纹,两端往往可见细根残基。质坚硬,击破面黄白色,粉性。气无,味苦。
以体重、质坚实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中柱鞘为由2~4列石细胞组成的环带,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径向续断排列,四周被木纤维包围。射线宽阔。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于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2小时,浓缩至小体积,分成2份供试。①取上述溶液1份,蒸干,加人盐酸羟胺饱和溶液及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各1~2滴,微热后冷却,以0.5N盐酸酸化后,加入1%三氧化铁溶液1滴,即显紫色(检查内酯)。②薄层色谱:取上述溶液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9:1)展开19cm。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显蓝色斑点。
(2)取(1)中乙醚提取后的生药残基,挥发干乙醚,用甲醇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ml,分成2份,供试:①于试管中加入1滴改良碘化鉍钾试液,有明显红棕色沉淀发生(检查生物碱)。②薄层色谱:吸取上述甲醇液适量,点样于硅胶G薄层上,以氯仿-甲醇-氨水(75:2:0.5)展开19cm。置荧光灯下(254)观察荧光,再喷以改良碘化鉍钾试液,显红棕色斑点。
|
化学成分 | 地苦胆茎中含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防己内酯(colusmbin),异防己内酯(isocolμmbic),药根碱(jatrorrhizine),金果榄苷(tinoside)[1]。根含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columbin),千金藤宁碱,去氧分离木瓣树胺(dehydro-discretam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2],2-去氧-甲壳甾酮(2-deoxy-crustecdysone),2-去氧-3-表甲壳甾酮(2-dyoxy-3-epicrustecdysone),2-去氧-甲壳甾酮-3-O-β-吡喃葡萄糖苷(2-deoxycrustecdysone-3-O-β-glucopyranoside)[3]。
|
药理作用 | 1.抗肿瘤作用 本品4g/kg的煎剂对肉瘤S180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经3次重复,其抑制率分别为45.6%、25.07%、46.5%,但对肉瘤S37和艾氏腹水癌(ECA)无明显作用[1,2]。 2.抗炎镇痛作用 本品醇提取物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该提取物虽能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 3.抑菌作用 本品有较广的抗菌效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八叠球菌+,洛非不动杆菌++[4]。 4.毒性 煎剂给小鼠灌胃LD50为18.14±0.04g /kg,腹腔注射为9.49±0.023g/kg[2]。 |
性味 | 味苦,性冷。入热经。
《苗族药物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 |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白喉,痄腮,热咳失音,脘腹疼痛,泻痢,痈疽疔毒,毒蛇咬伤。
(1)《贵州草药》:“治下疳,经闭,消化不良。”
(2)《广西本草选编》:“治口腔炎,急性胃肠炎,腮腺炎。”
(3)《中国民族药志》:“主治胆囊炎,肝炎,肾炎,盆腔炎,胃热痛,铜钱癣。”
(4)《中草药学》:“治瘰疬。”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1~2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吹喉。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弱以及无热毒结滞者慎服。
|
附方 | 1.腮腺炎地苦胆适量,磨醋搽患处。
2.小儿腹泻地苦胆切片或打粉吞服。
3.治白喉,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地苦胆、八爪金龙各15g,硼砂6g,冰片3g,共研为末,每次适量,吹入患处,每日2~3次。用药前先用盐开水漱口。(1~方选自《贵州中草药资料》)
4.治喉痹地苦胆、八爪金龙、山乌龟各3g,煨水服。(《湖南药物志》)
5.治胃痛①金果榄块根3g,两面针根1.5g,香附块茎3g,共研为末,开水冲服,每日1剂,分3次服。②金果榄块根、重楼根茎、徐长卿根、蛇总管全草各3~6g,研末,调鸡蛋蒸服,每日1剂,分2次服。
6.治肾炎金果榄10g,金钱草、车前草各30g,水煎服。
7.治盆腔炎金果榄10g,六月雪、羊耳菊(白面风)各30g,水煎服。
8.治痈疽金果榄磨水,加冰片少量,调匀搽患处。(5~8方选自《中国民族药志》)
9.治无名肿毒、下疳疔毒地苦胆、苦金盆等份。研末,调醋搽患处。(《贵州草药》)
10.治接触性皮炎鲜金果榄适量,煎水,外洗。(《云南中草药选》)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宁纯清,等.化学学报,1998,46(10):1049 [2]Chang H M,et al.Planta Med,1984,50(1):88[3]Song C Q,et al.Chin Chem Lett,1991,2(1):13药理 [1]谢宝忠,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创刊号):192 [2]孙学薏,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创刊号):188[3]钟鸣,等.中国中药杂志,1999,增刊:105[4]华娟,等.中药材,1995,18(5):255现代临床研究 [1]刘万庆,等.吉林中医药,1990,(6):31 [2]人民解放军158医院.新医学,1973,4(1):25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川谷米根_苗药名:真豆
下一篇:三颗针_苗药名:薄秋正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