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_苗药名:红解
汉语拼音 | Shuliang
|
苗药名 | 红解
|
苗药拼音 | hongx gex
|
别名 | nax vieb拿有(贵州黔南)朱砂莲,血当归,酱头,避血雷,半血莲
|
中药材基原 | 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
缠绕膝本植物,长可达20m。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茎圆形,有分枝,平滑无毛,近基都有刺。单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基部阔心形,上部叶对生,卵形,顶端钝,长约2mm;雄蕊6,与花被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蒴果光滑无毛,不反曲,翅长1.8~2.3cm,宽1.5~3cm;种子扁平,着生于果实每室的中央,四周围有薄膜状的翅。
|
栽培与养殖 | 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叶林、灌丛中或林边。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中等地区。
|
采收加工 | 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块茎呈长圆形、卵圆形、球形或结节块状,长10~15cm,直径5~10mm。表面深褐色,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外皮皱缩,切面暗红色或红黄色。质硬而实,断面颗粒状,有明显的或隐约可见红黄相间的花纹。气微,味涩、苦。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皮层中有分泌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1列。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在。薄壁细胞中含鞣质、淀粉粒。淀粉粒卵圆形。
理化鉴别 取粉末5g,加水30ml振摇后,滤过。①取滤液加1%明胶试液或1.5%咖啡因试液,均发生乳白色沉淀(检查鞣质)。②取滤液加1%三氯化铁试液,立即发生绿色反应(检查鞣质或酚类)。
|
化学成分 | 块茎主要含缩合鞣质及苷类,已分离得到酚性糖苷如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glucoside),根皮酚葡萄糖苷(phloroglucinol glucoside)等及鞣质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以及它们的二聚体: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1、B-2、B-5,三聚体:原矢车菊素C-1,儿茶精(4α-6)-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catechin-(4α-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catechin],四聚体: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1]。另含大量糖、淀粉及维牛素C[2]。
|
药理作用 | 1.止血作用 薯莨煎剂灌胃,家兔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薯莨提取液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1]。 2.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薯莨酊剂或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增强平滑肌张力、收缩振幅和频率[1]。 3.抑菌作用 薯莨酊剂或煎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等程度抑制作用,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宋内痢疾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可能与薯莨中所含鞣质有关[1]。 4.毒性 薯莨煎剂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68.8±9.1g/kg[2]。 |
性味 | 味苦,性冷;小毒。入热经。
(1)《贵州草药》:“性平,味涩、微酸。”
(2)《湖南药物志》:“苦,平。”
(3)《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微酸。”
(4)《苗族药物集》:“性冷,味酸、涩,入热经。”
|
功效 |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
主治 | 主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仆伤痛,疮疥,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1)《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出血,血气滞痛,疮疥,痢疾,月经不调。”
(2)《苗族药物集》:“止血,止咳,调经。主治咳嗽咯血,月经不调。”
(3)《贵州民间药物》:“收敛固涩,止血痢。治血痢,红崩,咳血,水泻。”
(4)《贵州草药》:“收敛固涩,镇痛。”
(5)《湖北中草药志》:“治经闭,痔疮。”
(6)《贵州中草药名录》:“收敛固涩,解暑,镇痛。治菌痢,血痢,咳血,月经不调,中暑发痧,阴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
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
|
附方 | 1.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9g,茅草根6g,共炒焦后煎水服。
2.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9g,百草霜3g,共研末,煮米酒服。(1~2方选自《贵州民间药物》)
3.治月经不调牛血莲10g,月月红10g,水煎服。(《湘西苗药汇编》)
4.治妇女血气痛薯莨根1.2~1.4g,研末,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5.治经闭牛血莲6~9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6.治产后腹痛牛血莲10g,煮甜酒服。(《湘西苗药汇编》)
7.治瘀血停滞薯莨、凤叉蕨、大血藤、松节各等份,共研末,每服6g,温酒冲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8.治心胃气痛朱砂莲6g,万年荞9g,木姜子9g,刺梨根15g,水煎服。(《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Hsu F L,et al.Chem Pharm Bull,1985,33(8):3293 [2]Lin D Y,et al.C A,1936,30:60733 药理 [1]江西药科学校.新医药资料,1970,(1):9 [2]江西药科学校.中草药通讯,1971,(2):39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松桃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小槐花_苗药名:孟刘笔
下一篇:茯苓_苗药名:比都独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