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在完整传承的基础之上,自觉围绕中医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主动结合现代社会对中医从业人员新的要求,进行新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创作,才能够形成与现代百姓价值观念相契合且新颖的文化产物。

  ●目前人类医疗现状和生存环境的危机,使得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为特色的中医学理念再次为人们瞩目。中医药文化所拥有的厚重历史,应当是我们中医药文化研究者的信心来源。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需自觉强化中医药学科的文化特色,强化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更为合理的方式诠释中医学,用既符合本色又契合大众的文化语言,唤起寻常百姓的认同和接受。

  ●自谦的学术态度应该是首要的立学之本。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应当清醒地认识自身文化的利弊,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摒弃目空一切的态度,目光如炬地去粗存精,才能最终看清缺陷而谋求进步,开放创新而求得突破。

  因为中医学独特的传承方式与思维模式,文化成为祖国传统医学学科属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故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医中药发展进程中必然的研究版块。2005年,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初步确定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医药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中医中药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正式立项,使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学术上的侧重和科研上的支持。我们湖南中医药大学也于2010年成立了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并围绕“湖湘中医文化”展开了研究工作。

  任何一个学术发展过程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尤其对于文化来说。诚如张其成教授曾在《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意义及其战略思考》一文中提到:“文化的发展并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与经济实力发展完全成正比的、同步前进的,它需要人为地、自觉地去推动、去发展。”笔者深以为然,在中医药文化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医药文化研究者相应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理应用更高的标准来自我要求、自我反省,故而笔者以中医药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对自身及同道学者提出“自觉、自信、自强、自谦”的要求与期冀。

  自觉学习运用、传承创新

  自觉学习运用

  毫无疑问,因为中医药文化汲取了历代人文文化成果,特别是哲学、宗教、伦理等,这些内容铸就了浩若烟海的中医典籍,也使中医文化的研究与中医文献研究息息相关,而这也决定了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然要自觉地阅览并学习大量的中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献。“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的谚语已然成为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标签,表明了中医学术的传承与文化知识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对于精专中医药文化的学者来说,“博闻强识”是不得不具备的重要素养。

  中国作为拥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尽管其语言、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基于代代学者博闻强识的学习素养使得文化保持了延续性、同一性的继承,也使诸多文明结晶得以传承、积累并发扬光大。而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了解知识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就不能对文化知识进行客观合理的判断,也就容易走上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等学术歧途,自然不能成为合格的中医药文化研究者。

  在大量的学习基础之上,中医药文化研究者也要自觉地运用中医药文化。文化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井底之蛙的见识,更不只是摇旗呐喊的标语、班门弄斧的工具,它来源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又高于普通的劳动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对于现实具有指导和启示的意义,这也是其“化成天下”的大责任之体现,而这一体现就需要中医药文化研究者自觉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与单纯的临床诊治相比,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将承担更多诠释与传播的责任,扎实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文化向自身输入的过程,而怎样深入浅出、执简驭繁、精准客观、生动灵活的向普罗大众输出中医的理法方药、文史典故,就需要中医药文化研究者主动广泛地在临床、教学等实践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中医药文化的知识,举手投足间体现中医药文化的风骨,才能真正将中医药文化人的社会职能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应当是读书最多的人,但绝不能是死读书的人,能说得好,同时做得要更好。

  自觉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