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膏方疗法,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近日,黑龙江省惟一一位国医大师、全国著名老中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针对“秋冬进补祖研膏方”的有关问题接受采访。
什么是膏方
张琪介绍,膏方是具有综合调理作用,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比较稠厚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物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何进补选秋冬
张琪说,中医学认为秋冬是收藏的季节,在秋冬季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状况适度进补,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秋冬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阴阳气血津液得到补充,身体能够重新进入一种平衡的状态,使人增强体质,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还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的体质特征,通过秋冬的调理来改善体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而膏方自古以来一直是秋冬进补独具特色的手段之一。
北方人更适合秋冬进补
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人们更易受寒邪之病,在秋冬季节进补膏方可以起到治未病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尤其是年老体弱、亚健康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最适宜秋冬进补。
张琪认为,适合用膏方进补的主要有4种人: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他们平时虽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二是慢性疾病患者,像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子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三是体弱多病的儿童;四是康复期的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等。
肾功能不全者忌服
张琪主张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病,认为脾肾为先后二天之根本,提出调补脾肾理论,常用调补脾肾的方法治疗各种属于脾肾两虚的内科疑难杂症。
张琪说,正确服用膏方补脾肾可以起到养精蓄锐、使肾精充沛、来年体质增强的作用。他同时强调:由于膏方侧重滋补,一般常含有高档中药滋补品、胶类、糖类等,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忌服,其他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膏方调补身体。
膏方调补适应症
1.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马兜铃酸肾病、单纯性肾盂积水、痛风肾、紫癜肾等)、早中期肾功能减退、中老年女性的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未经肾穿刺确诊的蛋白尿、血尿患者,凡病情稳定,检测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尚须服中药调治者。
2.常有小便频数,甚则失禁,经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属肾虚膀胱失约者。
3.有明显的肾虚证候,常有腰酸腰痛、头昏目眩、思维能力记忆力下降、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畏寒怕冷、头发早白或脱发、女性月经量少等早衰状态者。
4.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而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精力有所透支而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睡眠不佳、心烦易怒、情绪低落等亚健康状态者。
5.中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值高限,夜尿频多,但无明显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张琪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开出强身健体的“益肾扶元膏”药方,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显著。益肾扶元膏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病的治疗,适用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诸症,包括:全身乏力、头昏耳鸣、气短心悸、精力不振、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体力下降、免疫力功能减退、癌症及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体力衰弱者,用后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体质,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张琪强调,患者在服用膏方期间必须严格遵医嘱,医生要根据辨证论治理论,依据患者体质合理用药、辨证开方。
下一篇: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