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本草纲目》是一部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巨著。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李时珍(1519-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克服千难万险,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是世界医药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日、拉丁、朝鲜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多次,在世界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了解和研究东方医学的必然读本。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落实到中医药行业就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而李时珍所代表的中医药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时珍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优秀。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殊荣。
著名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是这样评价李时珍的:“李时珍作为科学家,在与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被隔绝的相同情况下,达到了当时任何人都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评论《本草纲目》:“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成就,是李时珍那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的著作仍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
李时珍高尚的医学品德
李时珍的著述,说的是医道和科学,他以“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思想为理念,充分体现了博施于民、重仁轻利、济世救人的医者风范。明代王世贞为此赞叹:“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李时珍自幼就崇尚自然,追求真理,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在科举三次不第后,立志做一名“不与草木同朽”的良医。李时珍治病救人,恪守道德本分,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平等,有求必应。
公元1551年明代楚王闻其术,召往武昌,为其子治惊风之症。愈后,王妃为感其恩,重金相送,他分毫未取。楚王为其品德所感,聘他为“奉祠正”,掌管“良医所”,后又被推荐至京城太医院。由于李时珍淡泊名利,不愿卑躬屈膝,对太医院不良的学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用人方式颇为不满,不到一年,就以家事辞去职务,潜心《本草纲目》的编纂,为表达其看淡名利、一心为民的意愿,特以《诗经》中“考盘在阿,硕人之过”自律,并为其居所取名为“过所馆”,时刻勉励自己只要“人间还有饥困的事实存在,就不能一日忘怀”,立下了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李时珍实践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今天,我们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科学原则,而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就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践行着这一科学原则了。
比如对当时盛行的所谓“丹药”,李时珍通过大量的实例,认为服食丹药的做法并不科学:“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当时,“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之说充斥着医界,泛滥于本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李时珍认为:“神仙之说,渺茫不知有无,然其所述之物,则非无也。”同时,他对一些相关的丹药药物进行了科学的描述:“丹沙入火则热而有毒,能杀人,物性逐火而变。”“水银乃至阴之精,得人气熏蒸,则入骨损筋,绝阳蚀脑。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者,不知若干人矣。”
李时珍既重视书本知识,又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既尊重前人,又不迷信前人,一切从客观事实出发,对前人错误的记载一一纠正,对存疑的一一厘正,对正确的则继承。李时珍的一生是实践探索的一生,是坚持真理的一生。
李时珍认为许多书本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只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苹、莼、莕三种水生植物的形态,《尔雅》、《韩诗外传》、《本草经集》、《本草图经》等书的说法不一,互相矛盾。李时珍批评说:“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他亲自到江河湖泽,通过采摘辨认之后得出明确的结论:“其茎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足者莼也。似莼而销尖长者莕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苹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他认为客观实践是最好的方法,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李时珍这种追求真理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
上一篇: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
-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