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诸国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对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颇有研究,曾发表“一枝高竹独当风——论陆广莘医学思想”等论文。

  ●把陆广莘的学术经历和中医学的坎坷命运联系起来考察,知人论世,陆广莘医学思想不仅是他个人60余年学术生涯培育出来的丰硕之果,而且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历史舞台上的满山红叶。

  ●陆广莘医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生生之道,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环境生态科学、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人体生命科学的方方面面,是当代中医自信自强、卓然自立的标志。

  自2001年陆广莘论医集《中医学之道》问世以来,2012年《国医大师陆广莘》一书出版,汇集了陆老新世纪以来的近作30篇,加上其博士后学生李海玉的出师论文《陆广莘学术思想研究——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创生性实践的健康医学研究》和《中华中医昆仑——陆广莘》的出版发行,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全貌已经呈现在国人面前。

  我们把陆广莘的学术经历和中医学的坎坷命运联系起来考察,知人论世,陆广莘医学思想不仅是他个人60余年学术生涯培育出来的丰硕之果,而且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激荡的历史舞台上令人目不暇接的满山红叶。陆广莘医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生生之道。它是当代中医自信自强、卓然自立的标志,是中医人留连忘返的学术大厦。它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环境生态科学、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人体生命科学的方方面面,是陆广莘在中西两种医学的刻苦学习、临证实践和比较研究中艰难前行踩出来的茶马古道。从“发皇古义”到“融会新知”,从“览观杂学”到“历多达妙”,从“豁然开朗”到“众采纷呈”,这是物质与生命的风云际会,更是医学与健康的犀光独照。下面我想对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思想的核心

  陆广莘认为,人是宇宙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命之链的一环。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到人类,是一个生态共演的漫长过程。人类仍然处在继续进化当中,只是人生苦短,我们难以察觉而已。陆广莘说:“人的生命过程的、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神气应乎中的、主体性开放出入、自组演化网络整合、稳定适应性目标信息调节的自我独立性问题,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中华传统文明的文化核心价值,是我国医学创新的源泉,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前沿,是养生保健治病创生性实践必求的本,是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医药的依靠对象和发展对象,是医生的服务对象和学习对象。”这段话反映了陆老的行文风格,富有哲理性和逻辑性,但显得有些深奥艰涩。但读过《中医学之道》的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这段话就是陆广莘医学思想的核心。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人类最初的医学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原始疾病医学。后来,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中,把疾病缠身的原因推之为天神的惩罚和鬼愆的作祟,这是传统医学医巫不分的童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医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对药物性能的认识,有了医生职业的分化,有了趋利避害的常识,有了养生防病的概念,有了医学典籍的编著,医药逐渐从草根文化进入学术殿堂。《汉书·艺文志》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中医学把医学视为生生之道。陆广莘解释道:“中医药的任务是,寻找健康的钥匙,是为人类生命活动的生存、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思想的形成

  陆广莘医学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经历中、从中医学的学术发展和近代遭受的磨难挫折中理清它的来龙去脉。

  家庭熏陶,初出茅庐

  1927年1月,陆广莘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现属于上海市闵行地区。陆广莘的祖父在颛桥镇开一家杂货店。祖父去世后,陆广莘的母亲主持了陆家门庭,经营店业,侍奉婆母,扶养两个弟弟。母亲经常说:“做人要做长流水”,“朋友多一个好一个,冤家少一个好一个。”陆广莘一直铭记在心。

  陆广莘5岁上小学。1939年入上海中学,1942年考入本校高中工科机械专业。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初的一天,学生宿舍里发现了炸药,学校被日本宪兵包围,陆广莘被迫辍学回家。他在机械专业足足学了两年半时间,获得了物理、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陆广莘说,“中医学是人的生生之气作为主体性开放流通自组演化调节的目标动力系统”,“是主体性开放的功能目标动力学”,还说,“医学是对生命健康的创生性实践。把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入进去,产生楔入效应。调动周围的环境因素,产生加和效应。总之,使得实践的终点大于始点,得出溢出效应。医生的实践过程,就是努力使终点大于起点。”谈医学用物理学语言,与他在机械专业两年半学习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