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毕生实践的“三通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离开我们已经1年了,但贺普仁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贺普仁教授开创并毕生实践的“三通法”则永远是我们学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财富。30多年前,在我初入针灸之门的时候,就有幸拜学于贺普仁门下,跟随贺普仁学习针灸期间,目睹了他对许多疑难杂症应用三通法获得神奇疗效的案例。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一对夫妇从芬兰带着自己患肿瘤的孩子来到中国找贺普仁看病。当贺普仁看到此患儿时,其左手切除了拇指、食指的部分长着一个鸡蛋大的肿块,表面血管明显可见,发硬疼痛,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用止痛药水浸泡才可入睡。贺普仁看后认为此病尽管转移的危险性高,但可用火针一试,当天用数支一寸毫针烧红后刺瘤体,加之曲池、足三里毫针刺,针刺当晚患儿就疼痛明显减轻,坚持针刺一月后肿块变软、缩小,疼痛消失。回芬兰后,又坚持几年火针治疗,肿瘤切除后再未生长。类似神效的案例还很多。1994年在贺普仁的指导下,我们对火针的历史渊源、临床应用以及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火针》的小册子。在与贺普仁学习、讨教过程中,我体会“针灸三通法”是他在几十年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中,逐步提炼、浓缩出来的针灸精华。尽管三通法以三种方法命名,但并非只是三种疗法,其蕴含了贺老对针灸医学理与术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三通法”执简驭繁,突破了“大方脉”思维对针灸学的束缚,从能够体现针灸特点的毫针、火针(灸法)、刺络方法出发,从经络气血角度,形成针灸对疾病病机和治疗原理的深刻认识。贺普仁坚持认为经络气血是针灸的理论关键,而我们现在对经络气血的认识远远不够。深入挖掘与揭示经络气血理论内涵,使“三通法”之术的“理”更加明确,是贺普仁的遗愿,也是未来针灸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针灸不但在我国医改深化中获得了新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针灸也逐步走出了“针灸科”,面向临床各科适宜的病种发挥着作用,尤其已经开始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同时,发源于中国的针灸,已经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中国针灸已经成为世界针灸,满足世界范围内人们对针灸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疗效、扩大适应范围,“三通法”应该是最好、最快捷的选择之一。
我们在贺普仁教授离开一周年之际,温习“三通法”,缅怀他对针灸事业的巨大贡献,激励我们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继承老一辈的遗志,使针灸发扬光大。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中,让针灸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永远不会辜负前辈们的期望,努力将中医针灸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刘保延)
上一篇:立夏民间习俗有哪些?
下一篇:祖国医学辨证施治 中医外治法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