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 养生谚语 舞人生
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却有延年益寿的秘诀:聊、放、跳、笑、俏。老年人若能加以运用,定会健康长寿。
聊 聊天可宣泄情感,互通信息。通过聊天,可使沉重心情、抑郁情志得以疏解。聊天可密切友谊,改善人际关系,充实生活,增长知识,克服寂寞孤独感。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多讲话有益于大脑功能,能使人变得更聪明,增强创造力。同时,聊天还能改善血压、脉搏,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放 人生在世,需要拿得起,放得下,永远保持乐观开朗的品格和态度,做心境的主人。如果遇到挫折放不下,不能解脱自己,悲观忧郁,会使人早衰和罹患多种疾病。
跳 跳是良好的运动方式。跳可使氧气需要量增加,从而增加肺活量。跳可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获得更多营养。跳对防止脱肛、痔疮、关节炎、颈椎病等均有好处。
笑 笑是七情中最积极、最美好的情绪,是精神营养的滋补剂。适度的笑可维护和促进机体功能的相对平衡,有益智安神、延年益寿的作用。大笑能使全身肌肉骨骼得以松驰,既可解除机体的紧张疲劳,也可解除厌烦、抑郁、自卑等心绪。
俏 健美之俏,反映着人的健康心理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会给人以活力和朝气,加之打扮入时,俏装健美,自然会年轻。
双峰县人民医院 李俊梅
周末回家,见到母亲,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瞬间溢满心胸。看到77岁的母亲,依旧身板硬朗,心里便觉得踏实和幸福。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桃林,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当红艳艳的桃花开过,桃子成熟时,我便贪婪地吃着鲜桃,母亲告诉我:“桃养人,杏害人。”嘱咐我多吃桃。并告诫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病从口入”,坏了的东西绝不能入口。每当吃饭的时候,我常常是端起碗就吃,这时母亲就会轻轻地敲敲我的碗,说:“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在菜谱里,母亲特别偏爱萝卜,并能做出许多花样。见我不爱吃,母亲便跟我讲:“吃了萝卜菜,啥病也不害。”接着又强调:“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急得满街爬。”萝卜吃在我口里,笑容泛在母亲的脸上。那时候,我最不喜欢吃的是稀饭。母亲却说:“稀粥烂饭不伤人。”我总以为母亲是在节约呢。
读初中的时候,母亲常把玉米、黄豆等杂粮当主餐给我吃,我不喜欢,母亲便劝慰我:“吃食粗,长得快。”我有时嫌母亲淘米淘得不干净,母亲的理由是:“吃米带点糠,保你一家老小都安康。”令我奇怪的是,母亲未读过书,不知从哪里学来这么多养生谚语。
母亲做鞋的水平不太高,但她每年冬季总要给我做一双厚厚的新棉鞋。她说:“寒从足起”,因为我坐在教室里的时间太多。求学在外,每次回家,母亲总忘不了交代“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漏背”、 “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之类关于穿衣要注意的事项。
高中时,学习紧张。有一次我生病住院,落下功课。母亲看我着急,便安慰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病在养,急病在治”。我知道母亲心里比我还急,但她总是满脸笑容地开导我:“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少一少。”想方设法减轻我的心理压力。病情减轻后,母亲便搀着我走动,还说“好人老睡成病,病人老睡成死”,直到我生龙活虎返回学校为止。
……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可能是有意无意中注重保养的缘故,如今,母亲已逾古稀之年,却丝毫不见老态,我在外地工作也踏实了许多。
林秋
岳阳市退休职工袁立群和彭丽达,俩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走起路来脚步轻盈、快捷。他们的老年生活过得十分充实,这主要缘于舞蹈这个共同的爱好结缘,组建了“给力夕阳”双人舞组合。跳舞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快乐和健康,还让他们舞出了精彩人生。他们凭借出色的舞蹈表演,先后登上了《中国梦想秀》、《奇舞飞扬》、《回声嘹亮》、《出彩中国人》等众多节目的舞台,成为舞台上快乐的追梦人。
今年65岁的彭丽达从小喜欢舞蹈,但年轻时一直没有机会进行专业的训练学习。上世纪60年代,20岁不到的她跟随“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农场工作。几年后,调入岳阳市第二制药厂,当了一名车间工人,再后来,被调到岳阳市自来水公司,直到2002年退休。
下一篇: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