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技能展示与养生文化体验活动纪实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行。本届丝绸之路文博会共有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代表团、约1500余名代表参加。其中政要(前政要)6人,部长级官员51人,驻华使节23人,参展国32个,参演国25个,共展出国内外8500余件珍奇展品。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岐黄故里、千年药乡,甘肃既有底蕴深厚的中医文化,又有丰富多样的中药资源。自探索中医特色医改之路以来,甘肃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医疗改革卓有成效。2013年,恰逢“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亟须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甘肃顺势而为,带着“中医药”这张名片走出国门。外籍医生或患者在甘肃学中医,用中药,感受中医魅力,体验中医疗效;甘肃在“一带一路”国家建岐黄中医学院,开门诊,推广中医技术,传播中医文化。同时,中医药服务贸易、养生旅游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共推地方经济。各参与地区互通互联、合作共赢,甘肃中医之花在丝绸之路上悄然开放。甘肃中医药借力“一带一路”,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沿线国家群众健康,获得各界肯定。甘肃中医药已经走出国门。
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宣传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在维护民众健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甘肃中医药走出国门的工作和贡献,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敦煌华夏大酒店和富丽华大酒店承办了中医药技能展示与养生文化体验活动,在5天的时间里,向来自各国的嘉宾展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精心准备 打造中医药饕餮盛宴
为了办好此次中医药技能展示与养生文化体验活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度重视。医院从针灸科、推拿康复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等多个科室抽调骨干能手,精选手蜡热疗、中医正骨推拿、敦煌火灸·铺灸、刀针减肥、敦煌古方美容面膜、敦煌百会灸疗法、小儿推拿、穴位埋线、芒针疗法、磁极美容针疗法、经络刮痧、脏腑按摩、雷火灸疗法、竹罐疗法、火罐疗法、穴位贴敷等特色项目。体验馆还设置了中医药特色产品展示区,主要展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特色制剂产品,如羌活感冒颗粒、黄芪扶正颗粒、地龙降压胶囊等30余种院内制剂,以及针穴外敷药袋、保健香囊、参茸补益酒、美白玉颜面膜等10余种特色保健产品。
精选的项目和特色产品中医特色鲜明,且很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例如:敦煌古方美容面膜,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中药粉末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当的成膜物质均匀混合而制成的敷面涂剂。特点是源于自然,作用缓和,毒副作用小,相比以化学合成品为原料的面膜安全性更高,具有美白、滋润、抗皱、祛斑、消炎等功效。
敦煌百会灸疗法,是在百会穴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瘀、消瘀散结、回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的功效。主治中气不足或下陷所致的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顽固性面瘫、失眠、虚寒性泄泻等病症。
敦煌火灸·铺灸疗法,源于隔物灸,又称“长蛇灸”“督灸”,因在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姜或蒜,形如长蛇,故名长蛇灸。铺灸灸法与药物相结合,既发挥了灸疗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又使灸法的温热作用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得益彰,灸疗增强了药物的吸收与渗透,药物增强了灸疗的经络传感作用。同时通过药物的温凉寒热之性,弥补了灸疗偏于温热的不足,扩大了灸法的应用范围。适应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盆腔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重症肌无力等疾病。
参茸补益酒,由优质白酒、人参、鹿茸、雄蚕蛾、枸杞子等配制而成,适用于肾精虚亏、腰膝酸软、足踝无力、头晕耳鸣、性机能衰退如阳痿、早泄等人群。
保健香囊,是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外包丝布,清香四溢。香囊选用的中草药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同时,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经常将香囊放在衣兜、枕旁,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
上一篇:颜德馨 首届国医大师 膏方亦是方
下一篇:推拿界泰斗 国医大师李业甫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