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医药文化 重点专科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5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指出,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周期已满,将于2016年5~6月组织开展验收工作,以全面掌握2012年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和成效,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验促建,进一步推动传承工作室建设。

本次验收主要包括五项,分别为条件建设,包括示教诊室、示教观摩室、资料室建设情况,声像采集、实时记录等设备的采购及使用情况;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整理、论文论著的出版、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的收集等;人才培养情况。主要包括传承队伍的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接受外单位人员进修学习、举办国家级或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使用情况;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经费使用情况。

日前,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函,决定新增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综合医改试点。此前,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省作为首批试点,在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方面探路,目前,我国综合医改试点已达11个。

通知要求,新增试点省份建立健全医改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医疗、医保、医药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形成符合实际、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和模式,推动医改工作从试点探索、单项突破逐步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

通知要求新增试点省份要充分借鉴首批试点省的改革经验,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整体配套推进医改试点,充分发挥各项改革政策的叠加效应。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对于国家层面明确的综合医改重点任务要坚决推进,并在全省(区、市)范围内推广;可选择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通知强调,省级人民政府要对综合医改试点负主要责任,尽快在全省启动部署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并将医改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要求,提高综合医改方案执行力。国务院医改办将密切跟踪试点工作进展,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建立与试点省份上下贯通、与相关部门横向联动的督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医改咨询专家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做法,指导地方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日前,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意大利等9国的82名留学生来到吉林长春开启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体验之旅。

这些外国留学生来到长春市生修堂中医院,针灸、推拿、火罐、刮痧、中药材鉴别、中医经络检测等中医药文化课,外国留学生们一边听讲解,一边亲身体验。

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迪乔肯说:“中医疗法很神奇。这样的文化体验课让我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了解中国文化。”

本次活动是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为响应吉林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友人感知吉林”系列活动而开展。

近日,重庆市卫生计生委透露,“十三五”期间将再建包括重庆市中医院乳腺科、脾胃病科,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肛肠科、脾胃病科等在内的36个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三年。通过开展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加强全市中医院内涵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突出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

项目单位需按照《重庆市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评估标准》及项目管理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建设计划,落实建设措施,保证重点专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重点专科负责人需定期参加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活动,遴选优势病种、修订验证诊疗方案、探索中医临床路径等。项目结束后,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还将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

5月12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召开“情系中医梦,天使护健康”中医系统纪念5·12国际护士节会议,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敏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桂梅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冯运华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以师承的方式培养护理人才,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组织护理传承团队。